一种运用互联网的新型祭祀方式进入了市民的生活。特别是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,推出“网上祭祀”平台,试图通过科技的方式,最大限度降低清明期间开展祭祀活动带来的人员聚集风险。
“网上祭祀”服务是借助互联网平台,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“转移”至手机线上的新型祭扫方式。逝者家属可以在线创建“个人纪念馆空间”,编辑逝者生平简介、生前重要事迹、上传逝者的照片等,逝者后人可以在逝者纪念馆空间进行祭拜留言,选择鲜花、花烛或留言等形式寄托哀思,同时支持分享给自己的亲朋,共同缅怀故人。在线祭祀服务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,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,并且更方便、快捷、环保。
寄托哀思方式很多,线上云祭祀将成新传统。网上祭扫平台,利用线上祈福、寄语、献花等形式,提供网上祭扫服务。即使无法亲临墓园,也可以慎终追远,遥寄哀思。除了在特定节日祭奠外,平时的时间,用户同样能够建立纪念馆等,并可以通过微信链接分享亲友共同祭奠,不仅在特殊时期能够满足这种祭奠的需求,在平时也能随时保证一个情感的寄托,还有名人纪念堂等等都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情感窗口。这种网上祭奠的方式其实可以作为今后一个长期的形式存在,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好,还是出于对环境上的保护也好都值得被推广。
作为普通民众,我们也应该明白,传统习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,在非常时期也要按轻重缓急而有所取舍、有所改变。事实上,在疫情的影响下,已有很多传统习俗被迫改变,春节拜年、走亲戚、聚餐、团拜等传统习俗都被迫暂停或者改为了其他方式。
因此,祭祀活动同样应该重于心而不拘于形,文明祭祀改变的只是祭祀的形式,慎终追远,不忘先人,并不会改变的祭祀本质。通过网络献一束花、上一炷香、点一支烛,颂读祭文来寄托哀思,一样可以达到祭奠先人、追思哀悼的目的。
对上面说到的,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可以和我微信沟通。
上班时间随时在线,一呼就到。另外,下班的时候也大部分时间在线的哦。
有需要尽管加我微信,咨询我吧。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直接加我为好友。